【皖胜集团】成为有影响力的人——叶青

为什么有些人总是三言两语就能左右我们的想法:励志讲师用几个故事、几句鸡汤就能够让我们激情澎湃,对未来充满信心;商场促销员的热情推销,让我们买了一大堆贵而无用的东西,超出预算的好几倍。这是因为这些人有意或无意地触发了控制我们本能反应的按钮。在很多时候,只要被某些人事物触发这些原则,我们就会自然地做出某种反应,不知不觉地顺从别人。这个观点来自《影响力》,在这本书中,心理学家罗伯特•西奥迪尼博士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极具说服力。如果你也想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,我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本书,这本书以社会心理学研究为基础的《影响力》把这种惯性分为六种:互惠、承诺和一致、社会认同、喜好、权威、以及稀缺。

【皖胜集团】成为有影响力的人——叶青

在日常生活中,当我带着孩子走在大街上,有人给孩子送了一个玩具,让我帮忙填个问卷或者扫一个微信,如果孩子非常想要那个玩具,我会去扫码。如果对方什么都没给我,直接开口叫我帮忙,我一定不会那么做。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“最有效的影响力武器——互惠原理”。

首先我们来看,什么是互惠原理?
互惠原理就是先给别人一点小恩小惠,然后再向对方提出请求,这样会提高别人愿意帮助你的概率。但这并不意味着每次都能成功,因为互惠只是提高成功概率的一种手段。
在我们生活中也很常见,那就是免费试吃。相信大家都有过试吃的经历,在逛超市的时候,如果一个年轻的女孩子站在货架旁边,很热情地邀请你免费品尝他们家的新品。一旦你接受了,你总觉得不买不太好意思,于是很多人会选择购买该商品。即便你很不喜欢,也要绞尽脑汁想个借口跟促销员说不喜欢,然后落荒而逃。
为什么我们会有这种表现呢?其实这就是互惠原理的底层逻辑——亏欠感。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,如果有人给你一样东西,不管那是不是你需要的,你会自然产生一种类似于“欠了别人钱的”心理,这种心理就是“亏欠感”。为了平衡这种“亏欠感”,接下来,对方要是请你帮个忙的时候,就算你不认识她,你也会大概率答应她的请求。
我们常说”拿人手短,吃人嘴软“,人家施恩于你,你就得以恩情报之。但这里面有着很大的灵活性,比如人家当初只是给一个很小的恩惠,就可以让你产生亏欠感,最终回报以大得多的恩惠。这种回报行为的尺度,很多时候都掌控在最初的发起者手里,如果对方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要利用互惠原理来施恩,那我们很可能会跟他完成一种不公平的交换。

第二种影响力武器——承诺和一致。
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种言行一致的愿望。一旦我们做出了一个选择,或采取了某种立场,我们立刻就会碰到来自内心和外部的压力,迫使我们按照承诺说的那样去做。在这样的压力之下,我们会想方设法地以行动证明,自己先前的决定是正确的。一旦选定了立场,保持一致的压力就会逼着我们说服自己:“我刚刚做的选择是正确的”。
在这个操纵过程中,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对方做出承诺。做出承诺后,人们会按照他人对自己的感知来调整形象。由于别人觉得我们相信自己写下来的东西,结果这种力量就会迫使我们,把自我形象调整得跟书面声明一致。所以,书面承诺比口头承诺更有效力。合理利用书面声明这种特点,可以帮助我们做到很多事情。
不过,相比书面承诺,公开的承诺具有持久的效力。因为你想要在公众面前保持一致,不想被“打脸”。以往在工作中我们会设置团队激励PK活动,让PK双方在公众面前做出承诺时,输的一方要受到惩罚,比如:20公里跑步,100个俯卧撑等。那么这个团队就会发自内心的为自己的承诺负责,就会长期的按照言行一致的方式去做某件事。
你听过“罐头笑声”吗?在很多电视剧中,都会采用这种背景笑声,指的是在“观众应该笑”的片段插入事先录好的笑声。像国内爆红的《家有儿女》、《爱情公寓》也都采用了这些笑声。电视剧为什么要用这种千篇一律的录音笑声呢?接

下来我们就来讲一讲“罐头笑声”背后的逻辑——社会认同的影响力。
社会认同原理指出:在判断何为正确时,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。这一原理尤其适用于,我们对“正确行为”的判断,特定情形下在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正确时,我们的看法取决于其他人是怎么做的。
简单来说,社会认同原理就是某一件事做的人越多 ,那么其他人对这件事的认同度越高,越容易让其他人去做这件事。基于社会认同的顺从特别多,像畅销书、排行榜、大家都在看、销量最大、爆款、爆文、售楼处开盘雇人排队制造热烈场面等等,都是在利用社会认同原理诱发消费者跟随。
“别人都在做的事情肯定错不了”,这种心态在很多场合都会遭到利用。我们最近觉得换季了想买一套新的护肤品,看到商品页面写着“全网销量第一”的字眼,就会马上下单。这就是社会认同的影响力。
我们大多数人总是更容易答应自己认识和喜欢的人所提出的要求。很多人就利用我们的这种特点,让我们为各种商品、事情买单。这就是第四个喜好原理。
从营销的角度利用它来达到我们的目的,首先我们可以让客户把我们当成朋友,通过五种手段来提高对方对我们的喜好度,从而增加信任感;

这五种手段包括外表魅力、相似性、恭维、接触与合作、条件反射和关联。
其中外表魅力指的是,一个人的某个正面特征就能主导其他人看到此人的眼光。比如颜值高的求职者更容易通过面试,打扮邋遢的面试者更容易被拒绝。
而相似性指的是。我们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,衣着、观点、背景、兴趣、生活方式、口音,不管什么方面相似,都能让我们因此作出正面反应。比如HR喜欢招募跟自己公司理念一致的员工。

三是恭维。你去逛街,不管你在店里试穿什么衣服,销售小姐姐都会夸你瘦、或者是穿上衣服有气质、显年轻等等。如果你在街上遇到做少儿培训的销售,他们会说你的孩子机灵、招人喜欢,这都是一种恭维的手段。
第四种形式是接触与合作。接触与合作能让陌生的人熟悉起来。举个很常见的例子,你在买衣服时,希望服装销售员给你最低价,她往往会说她愿意向店长或经理申请,然后去打电话,这样她就构建了一个和你合作为你争取利益的情景,即便她挂了电话说没争取到,你十有八九也会买那件衣服。
五是条件反射和关联。这里有负面关联和正面关联两种。糟糕的消息会让报信人也染上不详,这是负面关联。而顺从专家们,往往会利用正面关联让我们顺从,比如让漂亮的女模特站在汽车旁边,比如请明星代言,比如把商品和健康长寿联系在一起,比如把商品和成功联系在一起,都是利用的正面关联——我们喜欢漂亮模特、明星、健康、成功,因此就会喜欢与他们相关的商品。

接下来讲一讲“权威”这个影响力武器到底有多厉害。
人们会在潜意识里,不知不觉的就尊崇权威,甚至有些权威并不是真正的,而是伪造的。在没有真正权威时,有三种象征符号也能有效地触发我们的顺从态度。这三个符号也是权威的表现形式,它们分别是头衔、衣着和身份标志。
其中头衔比当事人的本质,更能影响他人的行为。头衔除了能让陌生人表现更恭顺,还能让有头衔的那个人在旁人眼里显得更高大。我们看到一些公众号文章、视频或者直播里,经常会标明一个身份,给予一个头衔,比如某某专家,某某教授,经济学博士等等。通过这样一个头衔,来按下我们身体里的磁带,让我们开始服从他,去购买商品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小朋友,从上学开始,老师的话变的比爸妈的话更管用了,这也是头衔在发挥作用。
第二个是衣着。同样的人穿了不同的衣服,会影响别人对他的定位,比如某某牙膏广告,里面的人穿着白大褂,他的真实身份不一定是医生,但消费者就会为此买单,因为我们愿意相信这个穿白大褂的广告者是权威的、专业的。
最后是身份标志。现在的人特别喜欢给自己跟他人贴上一些身份标志,看到人的第一眼,就是看开的什么车,戴的什么表,背哪个牌子的包,房子住哪里,孩子上的什么学校等等。对于有身份地位的人,我们在跟他们相处的时候总是多了一份小心翼翼。最典型的就是同学聚会,最有钱、有身份的那个人,往往会变成饭桌上话语权最大的那个。
掌握这三种象征符号,我们就可以学着去巧妙地运用权威法则:让自己看起来像权威。
为什么每年的双十一,自己会购买很多根本用不上的东西?为什么小米手机可以通过饥饿营销的手段大获成功?今天

我们就来探讨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——稀缺的威力。
“稀缺”二字,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含义。一个是稀有的,另一个是紧缺的。稀缺资源代表着有一定的需求性和稀有性。物以稀为贵,人本能渴望拥有一件众人争抢的东西。机会越少见,价值似乎就越高。
稀缺性原理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:一是我们基本可以根据获得一样东西的难易程度,迅速、准确地判断它的质量。二是机会越来越少,我们的自由也会随之丧失。而我们又痛恨失去本来拥有的自由。
根据这两个特点,我们可以学着从三个方面去应用稀缺法则:

一是设定有限的数量:让商品或优惠看上去少见、难以得到,这时吸引力最大,要顾客承诺购买,比如双十一购买时,前多少份会有赠品。
二是设置最后期限:因为时间不多了,人们就会去做本来不太喜欢的事情,比如活动最后一天了,很多人觉得不买点什么,总是心里不舒服。
三是变成独家的:“被封锁的”信息让人觉得可信度更高,比如很多竞拍、小米的手机发售会等等。
以上就是我看过《影响力》这本书之后的分享,让大家不管是工作或者生活中都能善用这些技巧,让自己变成有影响力的人。更希望我们可以把这六种影响力武器运用在“自我管理”上,让自己“套路”自己,以达成自律、正能、良性习惯养成的目标!

相关新闻
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